1152

大學時信主的紀治興(Kee)在投身社會後,成功的攀上一個個的事業高峰,成為跨國公司的區域副總裁。但十多年來,他嘗盡了與家人分離的孤獨。他意識到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;於是放棄高薪厚職,選擇進修神學,看來好像失去了所謂的名利,但他卻贏得豐盛的人生下半場。

曾經有一份香港報章作出一項調查,提及香港人退休及去世年齡的關係,結果發現:
50 歲退休的,平均活到 86 歲,有 36 年的退休生活;
60 歲退休的,平均活到 77 歲,有 17 年的退休生活;
65 歲退休的,平均活到 66 歲,只有 1 年的退休生活。

總結是:早退遲死,遲退早死。

「當然這不是一個學術性的研究,但反映了我們的人生,可以差別很大,或許是六十多歲,或許是八十歲。怎樣去計劃我們的「人生下半場」,才是最關鍵的。」

Kee自幼便受父親的工作態度影響,他形容父親是半天工作的。他解釋:「每天七時半上班,工作到晚上七時半,天天工作十二小時,就是半天。每年只休假三天,年初一、年初二和中秋節,其餘星期六星期日都上班。」

當Kee出來工作時,上司讚賞他十分勤勞,他卻感到奇怪「為甚麼說我勤勞呢?我覺得加班是正常的,一天工作十二小時也是很正常。」

正當事業如日方中之際,Kee反倒考慮退休。

Kee的公司派他到哈佛進修。有一天,他正好坐在公園的椅子上,回想起父親去世的情景。

「我父親是五十九歲因肝癌去世,一生工作。病逝前,我陪他到屋邨樓下的公園裡坐下,那是他第一次欣賞到周圍環境。希望我的人生不要像父親,工作到死的一刻。」

有意念退休 不代表可以立刻退休

期間因為「非典型肺炎」而不用上班,令Kee多了時間在家中享受家庭樂。

「可見一個幸福的家庭生活,不在乎賺錢有多少,是你選擇想過怎樣的生活。」

經過三年的部署,Kee 終於退休,開始他的「人生下半場」。

「營商可能是天父給我的恩賜。在我的人生下半場,希望將營商經驗帶回教會,希望能夠推動『社企』運動,將信仰實踐於生活裡。」

社企即社會企業,就是幫助一些邊緣青少年,培育他們有一技之長,再聯同基督教機構一起合作,讓他們人生得到改變。

「大前題是社企要有好的營商,才不至擔心收入和財務。」

Kee 不但貢獻專業營商知識,也參與那社企的禱告會,關心年青學員。他更耐心地,將營商經驗,以至人生經歷,與年青一代分享,以生命影響生命。

信仰不只在教會裏
更需要去改變社會

~ 紀治興,香港
足本故事 連結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